盐铁论

《盐铁论》由桓宽根据西汉著名的“盐铁会议”编撰而成,书中主要记述了汉昭帝时期以民间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和以朝中大臣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而展开的论争内容。《盐铁论》不仅较为客观地记载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情况,还反映了儒法两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分歧以及儒家经济思想的确立过程。
伐功第四十五

【原文】

大夫曰:“齐桓公越燕伐山戎①,破孤竹②,残令支③。赵武灵王逾句注,过代谷,略灭林胡④、楼烦⑤。燕袭走东胡,辟地千里,度辽东而攻朝鲜。蒙公为秦击走匈奴,若鸷鸟⑥之追群雀。匈奴势慑,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及其后,蒙公死而诸侯叛秦,中国扰乱,匈奴纷纷,乃敢复为边寇。夫以小国燕、赵,尚犹却寇虏以广地,今以汉国之大,士民之力,非特齐桓之众,燕、赵之师也;然匈奴久未服者,群臣不并力,上下未谐故也。”

【注释】

①山戎:亦称“无终”。古族名。春秋时原分布在今山西太原,后迁河北玉田县西北无终山,故名。

②孤竹:古国名。相传为姜姓,其君墨胎氏。在今河北卢龙东南。存在于商、西周、春秋时。伯夷、叔齐即商末西周初年孤竹君的两子。齐桓公救燕伐山戎,曾攻及孤竹。

③令支:古国名。在今河北迁安市西。山戎与国。公元前664年为齐桓公所灭。

④林胡:古族名。战国时分布在今山西朔州北至内蒙古自治区内。从事畜牧,精骑射。赵筑长城以为防御。

⑤楼烦:古部族名。春秋末,分布于今山西宁武、岢岚等县地。精骑射,从事畜牧。后活动于今陕北及内蒙古南部。

⑥鸷(zhì)鸟:凶猛的鸟。

【翻译】

御史大夫桑弘羊说:“齐桓公带兵越过燕国,攻打山戎,大破孤竹,消灭了令支。赵武灵王越过句注山,通过代谷,几乎消灭了林胡和楼烦。燕国发动突袭,驱逐了东胡,扩张了千里疆域,穿越辽东,征服了朝鲜。蒙恬为秦国击退了匈奴,如同猛禽追赶鸟群。匈奴被蒙恬的力量震慑,十多年来不敢向南方窥视。然而后来,蒙恬被赐死,诸侯背叛了秦国,中国陷入混乱,匈奴趁机纷纷活动,再次成为边境的威胁。即使是小国如燕、赵,也敢于击退侵略者,扩大自己的领土。现在,凭借汉国这样的大国和强大的民众力量,已经不仅仅是齐桓公的军队和燕、赵的兵力;然而匈奴却长时间未被征服,这是群臣没有同心协力、朝廷内外没有达成和谐一致的缘故。”

【原文】

文学曰:“古之用师,非贪壤土之利,救民之患也。民思之,若旱之望雨,箪食壶浆,以逆王师。故忧人之患者,民一心而归之,汤、武是也。不爱民之死,力尽而溃叛者,秦王是也。《孟子》曰:‘君不乡道,不由仁义,而为之强战,虽克必亡。’此中国所以扰乱,非蒙恬死而诸侯叛秦。昔周室之盛也,越裳氏来献,百蛮致贡。其后周衰,诸侯力征,蛮、貊分散,各有聚党,莫能相一,是以燕、赵能得意焉。其后,匈奴稍强,蚕食诸侯,故破走月氏①,因兵威,徙小国,引弓之民,并为一家,一意同力,故难制也。前君为先帝画匈奴之策:‘兵据西域,夺之便势之地,以候其变。以汉之强,攻于匈奴之众,若以强弩溃痈疽②;越之禽吴,岂足道哉!’上以为然。用君之义,听君之计,虽越王之任种、蠡不过。以搜粟都尉为御史大夫,持政十有余年,未见种、蠡之功,而见靡弊之效,匈奴不为加俛③,而百姓黎民以敝矣。是君之策不能弱匈奴,而反衰中国也。善为计者,固若此乎?”

【注释】

①月氏(zhī):“氏”一作“支”。古族名。汉文古籍常将大月氏略写作月氏。秦汉之际游牧于敦煌、祁连间。西汉文帝前元三至四年(前177—前176)间,遭匈奴攻击,大部分人西迁至塞种地区(今新疆伊犁河流域)。

②痈疽(yōnɡ jū):一切由风火、湿热、痰凝、血瘀等邪毒所引起的局部化脓性疾病。

③俛:通“俯”,俯首。

【翻译】

文学之士说:“古时候发动战争,并不是因为贪图疆土的利益,而是为了解救百姓的困苦。老百姓思念王师,就像干旱之地渴望雨水一样,他们用简陋的竹篮装饭,用陶壶盛米浆,迎接王师的到来。因此,那些关心百姓疾苦的统治者,百姓会全心全意地归顺他,商汤和周武王就是这样的例子。那些不关心百姓生死,导致百姓被折磨得力竭,最后众叛亲离,秦王就是这样的人。孟子曾说:‘君主如果不走正道,不遵循仁义,而强迫人民为他战斗,即使暂时胜利,最终必将灭亡。’这就是秦朝末年中国混乱的原因,并不仅仅是蒙恬的死导致诸侯反叛。在周朝鼎盛时期,南方的越裳国前来献贡,周边少数民族也都纷纷前来进贡。但后来周朝衰落,诸侯开始相互武力征伐,蛮荒部落四分五裂,各立党羽,无法团结一致,这是燕、赵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后来,匈奴逐渐变得强大,蚕食诸侯的领土,他们击败了月氏国,借助军事威力,迁徙了小国家,使得擅长骑射的北方民族联合成为一家,团结一致,因此难以被征服。您曾为先帝制定了对抗匈奴的策略:‘利用汉军占据西域,夺取战略要地,静待时机。以汉的强大攻击匈奴的众多,就像用强弓硬弩击溃毒疮,就像越国消灭吴国,不值一提。’皇帝认为您的策略是正确的。皇帝采纳了您的思想和计谋,即使越王勾践任用文种和范蠡也不过如此。您从搜粟都尉升为御史大夫,掌权十余年,却未能见到像文种和范蠡那样的成就,只看到了国家财政的浪费和政治的败坏,匈奴并没有因此而俯首听命,而全国的百姓却因此而家业破败。这表明您的策略并没有削弱匈奴,反而削弱了中国。难道一个善于替国家策划的人,就应该像您这样吗?”

上一篇:诛秦第四十四
下一篇:西域第四十六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 2017- 5000yan.com |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