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

《盐铁论》由桓宽根据西汉著名的“盐铁会议”编撰而成,书中主要记述了汉昭帝时期以民间贤良、文学为代表的儒家和以朝中大臣桑弘羊为代表的法家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而展开的论争内容。《盐铁论》不仅较为客观地记载了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情况,还反映了儒法两家在治国理念上的分歧以及儒家经济思想的确立过程。
取下第四十一

【原文】

大夫曰:“不轨之民,困桡①公利,而欲擅山泽。从文学、贤良之意,则利归于下,而县官无可为者。上之所行则非之,上之所言则讥之,专欲损上徇②下,亏主而适臣,尚安得上下之义,君臣之礼?而何颂声能作也?”

【注释】

①困桡(náo):扰乱,侵害。

②徇:谋求。

【翻译】

御史大夫桑弘羊说:“那些违背法规的庶民,他们侵扰削弱国家利益,还想私自占有山林和湖泽资源。如果听从那些文学之士和贤良之士的建议,那么山林湖泽的收益就会流向平民,而朝廷就变得无所作为了。你们对于朝廷的做法总是持批评态度,对官员的话语总是嘲讽回应,只想着削弱朝廷的权威来谋取平民的利益,损害君主的利益来迎合臣子,这样哪里还能体现出尊卑有序的道理?哪里还有君臣有别的礼仪呢?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创作出赞颂太平盛世的诗歌呢?”

【原文】

贤良曰:“古者,上取有量,自养有度,乐岁不盗,年饥则肆①,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籍敛②,不过十一。君笃爱,臣尽力,上下交让,天下平。‘浚③发尔私’,上让下也。‘遂及我私’,先公职也。《孟子》曰:‘未有仁而遗其亲,义而后其君也。’君君臣臣,何为其无礼义乎?及周之末涂,德惠塞而嗜欲众,君奢侈而上求多,民困于下,怠于上公,是以有履亩之税④,《硕鼠》⑤之诗作也。卫灵公当隆冬兴众穿池,海春谏曰:‘天寒,百姓冻馁,愿公之罢役也。’公曰:‘天寒哉?我何不寒哉?’人之言曰:‘安者不能恤危,饱者不能食饥。’故余粱肉者难为言隐约⑥,处佚乐者难为言勤苦。

【注释】

①肆:延缓征税。

②籍敛:征收田税。

③浚:大。

④履亩之税:按土地面积征收赋税。

⑤《硕鼠》:《诗经·魏风》篇名。《诗序》:“《硕鼠》,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鲁诗》和《齐诗》说此诗是反对“履亩税”(指向私田征税,承认私田的合法性)、维护井田制的作品。

⑥隐约:穷困。

【翻译】

贤良之士说:“在古代,统治者们征收的税收有明确的限额,官员们的生活也有一定的节制。在丰收的年份,盗窃的行为会减少,而在饥荒的年份,则会延缓征税。征用民力,每年不会超过三天,而对民众征收田税,也不会超过他们收入的十分之一。君主厚爱百姓,臣子竭尽效忠,上下之间相互谦让,从而让天下太平。《诗经·周颂·噫嘻》中‘快耕种你的私田’,体现了上位者对下层的礼让。《诗经·小雅·大田》说‘耕完公田再种私田’,表现的是老百姓以公职为先。《孟子·梁惠王上》说:‘从来没有孝子因为仁慈而遗弃亲人,也从来没有臣民忠义而把君主事业放在私事之后。’如果君主行为得体,臣子尽职,又怎么会没有礼义呢?但到了周朝晚期,道德和恩惠被阻塞,上位者贪婪无度,君主奢华无度,对民众的要求过多,导致民众疲于奔命,忽视了公共事务。这就是为什么朝廷会推行按土地面积征税的政策,刺贪的《诗经·魏风·硕鼠》就是因此而做的。卫灵公在寒冬时节发动民众挖掘池塘,海春劝谏说:‘天气寒冷,百姓饥寒交迫,希望您能停止修建池苑。’卫灵公反问:‘天寒吗?我怎么没感觉到寒冷呢?’有句话说得好:‘安逸的人无法理解处于危险中的人,饱食的人无法感同身受饥饿之苦。’因此,对于那些有剩余粮肉的人,很难对他谈论穷困,对于那些身处安逸中的人,谈论辛劳他也难以感同身受。”

【原文】

“夫高堂邃宇、广厦洞房者,不知专屋狭庐、上漏下湿者之㿊①也。系马百驷、货财充内、储陈纳新者,不知有旦无暮、称贷者之急也。广第唐园、良田连比者,不知无运踵之业、窜头宅者之役也。原马被山,牛羊满谷者,不知无孤豚瘠犊者之窭②也。高枕谈卧、无叫号者,不知忧私责与吏正戚者之愁也。被纨蹑韦③、搏粱④啮肥者,不知短褐之寒、糠 取下第四十一 之苦也。从容房闱之间、垂拱持案食者,不知蹠⑤耒躬耕者之勤也。乘坚驱良、列骑成行者,不知负檐步行者之劳也。匡床旃席⑥、侍御满侧者,不知负辂挽船、登高绝流者之难也。衣轻暖、被美裘、处温室、载安车者,不知乘边城、飘胡、代⑦、乡清风者之危寒也。妻子好合、子孙保之者,不知老母之憔悴、匹妇之悲恨也。耳听五音、目视弄优者,不知蒙流矢、距敌方外者之死也。东向伏几、振笔如调文者,不知木索⑧之急、棰楚者之痛也。坐旃茵之上,安图籍之言若易然,亦不知步涉者之难也。昔商鞅之任秦也,刑人若刈⑨菅茅⑩,用师若弹丸;从军者暴骨长城,戍漕者辇车相望,生而往,死而旋,彼独非人子耶?故君子仁以恕,义以度,所好恶与天下共之,所不施不仁者。公刘好货,居者有积,行者有囊。大王⑪好色,内无怨女,外无旷夫。文王作刑,国无怨狱。武王行师,士乐为之死,民乐为之用。若斯,则民何苦而怨,何求而讥?”

【原文】

公卿愀然,寂若无人。于是遂罢议止词。

【原文】

奏曰:“贤良、文学不明县官事,猥以盐铁为不便。请且罢郡国榷沽、关内铁官。”

【原文】

奏:“可。”

【注释】

取下第四十一 (cǎn):惨痛。

②窭(jù):贫寒。

③蹑韦:脚穿用熟牛皮制作的鞋。

④搏粱:用手抓高粱米饭。

⑤蹠(zhí):通“摭”,拾,摘。

⑥旃席:毛毯。

⑦胡、代:泛指北方。

⑧木索:刑具。木指“三木”,即加在犯人颈、手、足上的三件刑具。索即绳索,用以拘系犯人。

⑨刈(yì):割。

⑩菅(jiān)茅: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⑪大王:即“太王”,古公亶父。

【翻译】

“那些居住在高大宅院、宽敞明亮的房屋中的人,无法理解那些住在狭小、漏雨、潮湿的简陋屋舍中人的惨痛。马厩中拴有几百匹马匹、仓库内货物堆积如山、新旧粮食不断储藏的人,无法体会那些吃了早餐无晚餐、日常生活依赖借贷的人的焦急。那些拥有广阔宅第和连片良田的人,无法感受那些没有一块安身之地、伸头缩颈的穷人的苦役。那些山中遍马、谷中牛羊成群的人,无法理解那些连一头小猪或一头瘦小牛犊都没有的人的贫寒。那些高枕无忧、安卧谈笑、不受呼号打扰的人,无法理解那些因私债和官吏逼迫而忧心忡忡的人的愁苦。那些身着细软丝绸皮靴、饱食细粮肥肉的人,无法理解那些穿着短粗布衣、吞野菜食糟糠的人的苦楚。那些在房间内从容不迫、垂衣拱手、等待仆人端食的人,无法理解那些身持耒耜耕作田地的人的勤劳。那些乘坚固车辆、驱使良马、身后跟随着成队骑兵的人,无法理解那些挑担子步行之人的劳累。那些安适的卧榻铺着毛毯、侍从环绕在旁的人,无法理解那些身负纤绳拉船、攀登高处渡河的人的艰辛。那些身穿轻暖衣物、披着华美貂裘、居住在温暖室内、乘坐舒适轩车的人,无法理解那些守卫边疆,在胡、代等异乡流浪、迎风受寒的人的危险和苦冷。那些家庭和睦、子孙被妥善抚养的人,无法理解那些征兵家中老母的憔悴和留守妇女的悲伤。那些耳听悦耳音乐、眼观倡优的人,无法理解那些在战场上冒着箭雨、在边疆抵御敌人的士兵的牺牲。那些向东伏案、挥笔如飞书写公文的人,无法理解那些身负枷锁的囚犯的焦虑和遭受木杖荆条鞭打的切肤之痛。那些坐在铺着毛毯的车内、看着地图轻松出行的人,无法理解那些步行跋涉之人的艰难。昔日商鞅在秦国执政时,杀人如同割草一般轻易,动用军队如同弹珠一般随意,那些参军的士兵的尸骨暴露在长城上;水陆运输的车船在道路上相望,他们活着离家,死了才返回,难道他们不是父母生养的儿女吗?因此,君子应以仁慈之心宽恕他人,心怀正义、以理度人,他的喜好和厌恶应与天下人相同,不应对他人施以不仁。从前公刘贪爱财物,结果使得国内的居民都有积蓄,出行的人都有干粮。太王贪恋女色,结果使得国内没有怨恨的未嫁女子,也没有找不到妻子的单身男子。文王制定法律,国中没有冤假错案。武王出兵伐纣,士兵愿意为他献身,民众愿意为他效力。如果统治者都能做到这样,那么人民还有什么苦楚和怨言,又有什么要求和讽刺呢?”

公卿们面露严肃之色,会堂内一片寂静,仿佛无人在场。随后,会议宣布结束,辩论停止。

公卿向皇帝奏报:“贤良之士和文学之士不了解朝廷的事务,轻率地认为盐铁的官营制度对百姓不便。请求陛下暂时取消各郡县封国的酒类专卖和函谷关以内的铁器官营制度。”

皇帝审阅奏章后,批准说:“可以。”

上一篇:能言第四十
下一篇:击之第四十二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加载中...
正在加载更多评论...
已加载全部评论
© 2017- 5000yan.com | 鄂ICP备13017733号-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