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大夫曰:“诸侯以国为家,其忧在内。天子以八极①为境,其虑在外。故宇小者用菲,功巨者用大。是以县官开园池,总山海,致利以助贡赋,修沟渠,立诸农②,广田牧,盛苑囿③。太仆、水衡、少府、大农岁课诸入田牧之利,池籞④之假,及北边置任田官,以赡诸用,而犹未足。今欲罢之,绝其源,杜其流,上下俱殚,困乏之应也,虽好省事节用,如之何其可也?”
【注释】
①八极:八方。
②诸农:诸位农官,指大司农属官,如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籍田五令丞等。
③苑囿(yòu):畜养禽兽的圈地。
④籞(yù):古代帝王的禁苑。
【翻译】
大夫一方说:“诸侯把封国当成自己的家,他们担心的是内忧。而天子则把八方极远之地当成疆界,他忧虑的是外患。因此,疆域小的用度微薄,功用大的用度巨大。所以,朝廷要开设有池塘的园林,统辖山林海域,获取金钱财物,以增加国家的贡赋收入,还修建沟渠,设立太仓、均输、平准、都内等诸多农业部门,扩大农牧业,兴建园林,增加养殖牲畜的苑囿。太仆、水衡、少府、大农等农官每年税收得来的农牧业收益,维护陂池禁苑剩余的钱财,以及在北边设置任用的农官的收入,用以供给朝廷各方面的开支,但仍然不太够用。现在想废除这些制度,断绝财税来源,阻截它们流入,朝廷上下把积蓄全都用光了,贫困也就无疑了。大家虽喜好精简事务、节约用度,但这样做怎么行得通呢?”
【原文】
文学曰:“古者,制地足以养民,民足以承其上。千乘之国,百里之地,公侯伯子男①,各充其求赡其欲。秦兼万国②之地,有四海之富,而意不赡,非宇小而用菲,嗜欲多而下不堪其求也。语曰:‘厨有腐肉,国有饥民,厩有肥马,路有
③人。’今狗马之养,虫兽之食,岂特腐肉肥马之费哉!无用之官,不急之作,服淫侈之变,无功而衣食县官者众,是以上不足而下困乏也。今不减除其本而欲赡其末,设机利,造田畜,与百姓争荐草④,与商贾争市利,非所以明主德而相国家也。夫男耕女绩,天下之大业也。故古者分地而处之,制田亩而事之。是以业无不食之地,国无乏作之民。今县官之多张苑囿、公田、池泽,公家有鄣假之名,而利归权家。三辅⑤迫近于山、河,地狭人众,四方并凑,粟米薪采,不能相赡。公田转假,桑榆菜果不殖,地力不尽。愚以为非。先帝之开苑囿、池籞,可赋归之于民,县官租税而已。假税殊名,其实一也。夫如是,匹夫之力,尽于南亩,匹妇之力,尽于麻枲⑥。田野辟,麻枲治,则上下俱衍,何困乏之有矣?”
【原文】
大夫默然,视其丞相、御史。
【注释】
①公侯伯子男:五个级别的诸侯。
②万国:实指山东六国,万国是夸张的说法。
③
(něi):同“馁”,饥饿。
④荐草:茂盛的牧草。
⑤三辅:西汉景帝二年(前155)分内史为左、右内史,与主爵中尉(不久改主爵都尉)同治长安城中,所辖皆京畿之地,故合称“三辅”。
⑥麻枲(xǐ):即枲麻,麻类植物的总名。
【翻译】
文学之士说:“古时候,朝廷的田地制度足以养活百姓,百姓足以供养上位者。千乘之国,只需百里的土地,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便可满足各自的需求和欲望。秦兼并了山东六国的土地,拥有四海之内的财富,却感到不满足,这不是因为疆域小而用度微薄,而是因为贪欲过度,而百姓不堪忍受它的索取。谚语有云:‘厨房里有腐烂的肉,国内有饥饿的黎民,马厩里有肥健的马,路上有饥饿的人。’现今养狗养马的开销,珍虫奇兽的吃食,岂止是腐肉和肥马消耗的钱财啊!尸位素餐的官员,不着急用的建筑,穿着的奢侈变化,毫无功劳而领朝廷俸禄的人太多了,所以上面财资不足,下面生活贫困。现在不解决根本问题,却想舍本求末,以机巧牟利,建造畜牧场地,和百姓争夺茂盛的牧草,和商人争夺做生意的利润,这可不是能用来弘扬君王仁德和助力国家兴盛的。男耕女织,是普天之下的大事业。因此,古人划分土地来管理,制定田亩制度来行事。所以,国内没有一块不产粮的土地,没有一个不劳作的百姓。现在朝廷开设了很多的苑囿、公田、池泽,公家有出租以收取税利的名目,而收益却归于权贵之家。三辅(右扶风、左冯翊、京兆尹)地区接近山川(华山和黄河),土地狭小,人口众多,周围的人全都会集到这里,粮食和柴火难以满足需求。公田被转租,桑树、榆树、蔬果无法种植,土地肥力不能尽用。我觉得这是不合理的。先帝所开设的苑囿和园林,可以归还给百姓,朝廷只需收取租税即可。租和税名称不同,其实质是相同的。这样一来,男人的气力就能全部用在种田上,女人的气力就能全部用在种麻纺织上。荒地被开垦,种麻纺织也得以经营,那么上上下下都会富足有余,哪里还有贫困呢?”
大夫们沉默不语,看向他们的丞相和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