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惟始元六年①,有诏书使丞相②、御史③与所举贤良④、文学⑤语。问民间所疾苦。
【注释】
①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始元,汉昭帝年号(前86—前80)。
②丞相:指当时的丞相田千秋,又称车千秋,战国田齐的后裔,汉武帝时被任命为丞相,封为富民侯。汉昭帝即位后,田千秋受遗诏辅政,其为人谨厚且持重,国家政事尽数由大将军霍光掌控。
③御史:指当时的御史大夫桑弘羊,汉武帝的顾命大臣之一,官至御史大夫。
④贤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汉文帝为询访政治得失,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中选者则授予官职。武帝时复诏举贤良或贤良文学。
⑤文学:汉代选拔人才的科目之一,指精通文献经典的人,多为底层文人。
【翻译】
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皇帝颁发诏书,命令丞相田千秋、御史大夫桑弘羊同那些朝廷所察举的贤良之士、文学之士进行一场讨论,主题就是民间疾苦之事。
【原文】
文学对曰:“窃闻治人之道,防淫佚①之原,广道德之端,抑末利②而开仁义,毋示以利,然后教化可兴,而风俗可移也。今郡国有盐铁、酒榷③、均输④,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⑤。民悫则财用足,民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注释】
①淫佚:纵欲放荡。佚,通“逸”。
②末利:中国历史上对经营工商业图利的贬称。
③酒榷(què):天汉三年(前98),汉朝实行酒业官营,禁止私人经营。榷,专利,专卖。
④均输:西汉武帝时桑弘羊为调节物价、取得财政收入而采取的货物运销政策。元鼎二年(前115)实行。
⑤悫(què):诚笃,忠厚。
【翻译】
文学之士说:“我听说管理天下的关键,在于防止纵欲放荡的源头,拓展道德的根基,要抑制工商业末利、发扬仁义之道,不要将利益展示给百姓,这样才能促使道德教化兴盛,那些粗陋的风俗也可以移除。然而,如今各个郡国都在实行盐铁官营、酒类专卖的政策,物品的收购和运输也都由官方所垄断,与百姓争夺利益。破坏了人们朴实忠厚的本性,养成贪婪卑鄙的风气。这就导致百姓中从事农业本分的人少,而去追逐工商末利的人多。如果形式繁华,那么本质就会衰弱,同样工商末利如果兴盛,那么农业之本就会受到损害。强化工商业只会使人们骄奢淫逸,而加强农业才能使民风淳朴敦厚。民风淳朴敦厚就会带来丰饶的财物,而民风奢侈就会令天下饥寒丛生。因此希望能废除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和均输官署等政令,从而促进农业根本、抑制工商末业,这对推广和兴盛农业是有益的。”
【原文】
大夫曰:“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①于边鄙,备之则劳中国②之士,不备则侵盗不止。先帝哀边人之久患,苦为虏所系获也,故修障塞,饬烽燧③,屯戍以备之。边用度不足,故兴盐铁,设酒榷,置均输,蕃货④长财,以佐助边费。今议者欲罢之,内空府库之藏,外乏执备之用,使备塞乘城之士饥寒于边,将何以赡之?罢之,不便也。”
【注释】
①寇暴:侵夺劫掠。
②中国:中央之国,本指中原地区,此处指汉朝统治区域。
③烽燧(suì):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④蕃货:增加货物。
【翻译】
御史大夫桑弘羊说:“当下匈奴背叛朝廷,不愿臣服,并屡次侵夺劫掠我们的边境。如果防备他们,就会劳苦我们朝中将士;如果不加防备,匈奴就会不断侵扰。已故的武帝同情那些长期遭受匈奴之患的边境民众,苦于他们常被匈奴所俘获,因此修筑了边境的屏障要塞,修整了烽烟燧火,还派将士在边疆屯田戍守来防备匈奴。这就造成边防的用度开支不够,因而才兴办盐铁官营,设置酒类专卖,实行均输官署的政策,用这种方法来增加财货物资,以补助边防的费用。而现在你们却要废除这些政策,那样的话,对内会令国库空虚,对外则造成防守用度的缺乏,如果使那些守卫边塞、登城防守的将士挨饥受寒,朝廷还拿什么来供养他们呢?因此废除这些政策,是不行的。”
【原文】
文学曰:“孔子曰:‘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①故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②。畜③仁义以风之,广德行以怀之。是以近者亲附而远者悦服。故善克者不战,善战者不师,善师者不阵。修之于庙堂,而折冲④还师。王者行仁政,无敌于天下,恶用费哉?”
【注释】
①语见《论语·季氏》。国指诸侯国。家指卿大夫采邑。
②得丧:得与失。
③畜:通“蓄”,蓄积,培养。
④折冲:使敌方的战车折返,意谓抵御、击退敌人。
【翻译】
文学之士说:“孔子曾经说过:‘那些有国的诸侯和有家的大夫,不害怕财富少,而是害怕财富分配不均,不害怕人口少,而是害怕人心不安。’因此天子不去谈论多少,诸侯不去计较利害,大夫不去算计得与失,而是用培养仁义的方式来教化民众,用推广道德的方式来安抚民众。所以使得近处的民众亲近并归附他们,远处的民众也心甘情愿地服从他们。因此那些善于克敌的并不依赖于战斗,善于战斗的并不依赖于军队,善于率领军队的并不依赖于阵法。只要在朝堂上修明政治,就能使敌人的战车折返,从而不战而退。只要圣明的君主推行仁政,天下就没有敌人了,还用得着什么费用呢?”
【原文】
大夫曰:“匈奴桀黠①,擅恣②入塞,犯厉③中国,杀伐郡、县、朔方都尉,甚悖逆不轨,宜诛讨之日久矣。陛下垂④大惠,哀元元⑤之未赡,不忍暴士大夫于原野。纵难被坚执锐,有北面复匈奴之志,又欲罢盐铁、均输,扰边用,损武略,无忧边之心,于其义未便也。”
【注释】
①桀黠(jié xiá):凶悍而狡猾。
②擅恣:任意,放肆。
③犯厉:侵害。
④垂:敬辞,多用于上对下的动作。此处意为施与。
⑤元元:庶民,众民。
【翻译】
御史大夫桑弘羊说:“匈奴凶悍狡猾,恣意入侵边塞,侵犯中原,杀害朔方等郡县的官吏,悖理叛逆、图谋不轨的情况十分严重,早就应该去出兵讨伐。只因皇帝降下大恩大惠,怜惜百姓们并不富足,也不忍将士们征战于荒野。可你们这些人不仅没有身披铠甲、手执武器到北方去抗击匈奴的志气,还要废除盐铁官营和均输官署的政策,扰乱边防的供用,损害军事的战略,丝毫没有担忧边境安危的心思,这在道义上是很不妥当的。”
【原文】
文学曰:“古者,贵以德而贱用兵。孔子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废道德而任兵革,兴师而伐之,屯戍而备之,暴兵露师①,以支久长,转输粮食无已,使边境之士饥寒于外,百姓劳苦于内。立盐铁,始张利官②以给之,非长策也。故以罢之为便也。”
【注释】
①暴兵露师:将军队暴露在边塞原野。
②张利官:设立主管财利之官,指盐官、铁官、均输官等。
【翻译】
文学之士说:“自古以来,都崇尚以德服人,而鄙视武力争伐。孔子说过:‘远方的人如果不服从,那就修治文德教化以感召他们前来归附。如果来归附了,就要把他们安抚好。’可如今却不用道德感化而使用武力,出动军队去征伐,屯田戍守防备,陈兵于边塞原野,以支撑长期的征战,不间断地向前线输送粮食,使得在外的边境将士忍饥受寒,在内的百姓劳苦备战。兴办盐铁官营,设置主管财利的官员来提供边境的补给,这并不是长久之计,因此还是废除盐铁专营比较妥当。”
【原文】
大夫曰:“古之立国家者,开本末之途,通有无之用,市朝以一其求①,致士民,聚万货,农商工师各得所欲,交易而退。《易》曰:‘通其变,使民不倦。’故工不出②,则农用乏;商不出,则宝货绝。农用乏,则谷不殖③;宝货绝,则财用匮。故盐铁、均输,所以通委财④而调缓急。罢之,不便也。”
【注释】
①一其求:统一调剂社会需求。
②出:生产。
③殖:繁殖,增产。
④通委财:流通积压的货物。
【翻译】
御史大夫桑弘羊说:“古代建立国家的人,都要开辟农业和工商业之途径,以方便人们互通有无。他们设立集市,统一调剂社会各方面的需求,招来士人和平民,聚集各种货物,农人、商贾、工匠、军人都能在这里得到各自所需的东西,互相交换后就各自回家。《易经》上说:‘让它变化畅通,才能使人们不怠倦。’因此,如果工匠不生产,就会导致农具缺乏;商人不经营,就会导致物资短缺。农具缺乏,粮食就不能增产;物资短缺,财用就会匮乏。所以实行盐铁官营和均输法,就是为了流通积压的货物、调节缓急的需要。废除,是不妥当的。”
【原文】
文学曰:“夫导民以德,则民归厚;示民以利,则民俗薄。俗薄则背义而趋利,趋利则百姓交于道而接于市。老子曰:‘贫国若有余。’非多财也,嗜欲众①而民躁也。是以王者崇本退末,以礼义防民欲,实菽粟②货财。市商不通无用之物,工不作无用之器。故商所以通郁滞③,工所以备器械,非治国之本务也。”
【注释】
①嗜欲众:欲望众多。
②菽(shū)粟:豆和小米。泛指粮食。
③通郁滞:流通积压的货物。
【翻译】
文学之士说:“以道德引导民众,那么民风就会淳朴敦厚;用利益诱导民众,那么民风就会薄情寡义。薄情寡义就会使民众违背道义而追逐利益,若以追逐利益为目标,百姓们就会奔走往来于道路上和集市中。老子曾说过:‘贫困的国家似乎还有多余的财富。’其实并不是财富多,而是人们的欲望太多而且民心浮躁的缘故。所以圣明的君王重农抑商,用礼义来节制民众的欲望,充实粮食与货物。集市上的商人不贩卖无用的商品,工匠不制作无用的器具。因此,商人只是流通积压的货物,工匠只是准备工具器械,这并非治国的根本要务。”
【原文】
大夫曰:“管子云:‘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器械不备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商工不备也。’陇、蜀之丹漆旄羽,荆、扬之皮革骨象,江南之柟梓竹箭,燕、齐之鱼盐旃裘①,兖、豫之漆丝
纻,养生送终之具也,待商而通,待工而成。故圣人作为舟楫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②而便百姓。是以先帝建铁官以赡农用,开均输以足民财;盐铁、均输,万民所载仰③而取给者,罢之,不便也。”
【注释】
①旃(zhān)裘:同“毡裘”。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用兽毛制成的衣服。
②交庶物:交换各种货物。
③载仰:依赖。
【翻译】
御史大夫桑弘羊说:“管子说过:‘国家有肥沃富饶的土地,但民众却吃不饱,那是因为农具器械不完备。有山林河海的各种特产,但民众却没有足够的财物,那是因为工商业不完备。’陇西郡、蜀郡的朱砂、树漆、旄牛尾、鸟羽,荆州、扬州的皮革、兽骨、象牙,江南的楠木、梓木、竹子、箭竹,燕齐之地的鱼、盐、毛毡、皮袄,兖州、豫州的树漆、丝绸、细葛布、粗麻布,这些都是养育生者、葬送死者所需要的物品,它们需要商人去流通各地,需要工匠去制作加工。因此上古圣人制作了船、桨,用来通行江河峡谷,驾驭牛马,以到达丘陵平原;到达边远地区,深入穷乡僻壤,就是为了交易各种货物,便利百姓。所以已故的武帝设置铁官,以满足农业生产之用,实行均输政策来满足民众对财物的需求;盐铁官营和均输的政策,被百姓所依赖,是百姓取得给养的来源。废除它们,是不妥当的。”
【原文】
文学曰:“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有山海之货而民不足于财者,不务民用而淫巧①众也。故川源不能实漏卮②,山海不能赡溪壑。是以盘庚③萃居④,舜藏黄金,高帝⑤禁商贾不得仕宦,所以遏贪鄙之俗,而醇至诚之风也。排困⑥市井,防塞利门,而民犹为非也,况上之为利乎?传曰:‘诸侯好利则大夫鄙,大夫鄙则士贪,士贪则庶人盗。’⑦是开利孔为民罪梯⑧也。”
【注释】
①淫巧:过于奇巧而无益之物。
②漏卮(zhī):渗漏的酒器。
③盘庚:商代国君,名旬,汤第九世孙。阳甲之弟,继阳甲即位。
④萃(cuì)居:聚众而居。
⑤高帝:指汉高祖刘邦。
⑥排困:排斥,抑制。
⑦语出西汉史学家刘向的《说苑·贵德》。
⑧罪梯:犯罪的阶梯。
【翻译】
文学之士说:“国家有肥沃富饶的土地,但民众却吃不饱,那是工商业兴盛而农业荒废的缘故;有山林河海的各种特产,但民众却没有足够的财物,那是因为不追求民众的实际需要,而过于追求精巧无益之物。所以大河的水装不满渗漏的酒杯,山林河海的物产填不满溪谷沟壑。所以盘庚聚民而居,帝舜深藏黄金,高祖皇帝禁止商人做官,都是为了遏制贪婪卑鄙的习俗,培养淳朴诚实的民风。排斥和限制市井商人,堵塞追求利益的途径,都会有人为非作歹,更何况在上位的官员带头谋利呢?《公羊传》里说:‘如果诸侯好利,那么大夫就会卑鄙;如果大夫卑鄙,那么士人就会贪婪;如果士人贪婪,那么庶人就会偷盗。’这是打开求利的门路,为民众提供犯罪的阶梯啊。”
【原文】
大夫曰:“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①,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故曰均输。开委府②于京师,以笼③货物。贱即买,贵则卖。是以县官不失实,商贾无所贸利,故曰平准④。平准则民不失职,均输则民齐劳逸。故平准、均输,所以平万物而便百姓,非开利孔而为民罪梯者也。”
【注释】
①苦恶:质量低劣。
②委府:储积物资的官署。
③笼:收罗,掌握。
④平准:西汉武帝时桑弘羊为调节物价、取得财政收入而采取的商业经营政策。元封元年(前110)实行。
【翻译】
御史大夫桑弘羊说:“在以前,各个郡国的诸侯都要把当地的特产作为贡品运输到京城,这些往来既麻烦又复杂,而且那些货物大多质量低劣,有些都不值运输的费用。因此各个郡国设置均输官,以相互帮助运输,使边远地区也能方便地交纳贡物,因此叫‘均输’。在京城设置储积物资的官署,用来收购和掌握货物,物价贱时就买进,物价贵时就卖出。所以朝廷掌握了实际物资,这样让商人无法从中牟取暴利,所以叫‘平准’。施行平准,各业民众才可以各安其职;施行均输,才使得各地百姓的劳逸程度公平统一。所以推行平准、均输的政策就是用来平抑物价而方便百姓,绝不是打开谋利的门路而成为民众犯罪的阶梯。”
【原文】
文学曰:“古者之赋税于民也,因其所工,不求所拙。农人纳其获,女工效其功①。今释其所有,责其所无。百姓贱卖货物,以便上求。间者②,郡国或令民作布絮,吏恣留难,与之为市。吏之所入,非独齐、阿之缣③,蜀、汉之布也,亦民间之所为耳。行奸卖平,农民重苦,女工再税,未见输之均也。县官猥发④,阖门擅市,则万物并收。万物并收,则物腾跃。腾跃,则商贾牟利。自市,则吏容奸。豪吏富商积货储物以待其急,轻贾奸吏收贱以取贵,未见准之平也。盖古之均输,所以齐劳逸而便贡输,非以为利而贾万物也。”
【注释】
①功:纺织品或手工制品。
②间者:近来。
③缣(jiān):双丝的细绢。
④猥发:乱发号令。
【翻译】
文学之士说:“古代向百姓征税,是依据他们所擅长生产的物品进行征收,不征收他们所不擅长生产的物品。所以农民交纳农产品,妇女交纳纺织品。现在却舍弃他们所生产的东西,而强制征收他们所没有的东西。百姓们只好贱卖自家的货物,去换取官府需要征收的东西。近来,有些郡国命令百姓生产布匹棉絮,官吏任意刁难,强行交易。官吏所征收的,不仅有齐、阿的细绢,蜀、汉的麻布,还有民间所生产的其他物品。官吏用欺诈的手段低价买走,农民加倍痛苦,妇女重复纳税,我们看不到官府运输带来了什么均衡。官府乱发号令,关闭市门,垄断市场,各种货物都收购。各种货物都收购,就导致物价飞涨。物价飞涨,就会让商人牟取暴利。官吏自己经营,就会和奸商勾结。豪强富商囤积居奇,等待货物缺乏的紧要关头,不法商人和奸猾的官吏低价收购、高价卖出,我们也没有看到平准的好处。古代的均输,是用来均衡各地民众的劳逸、方便贡物的运输,而不是为获取暴利而倒卖各种货物。”